
總的來說,大部分人的消費習慣是觀看最感興趣的電影,而把其他一般的電影放過。包月服務能夠解決這個問題,比如制定300元每月不限定場次的包月服務,相當于影迷團購10張電影票的價格。對影院來說并沒有增加太多成本,卻可以積累人氣,促進賣品銷售,甚至帶來映前廣告的商機。
那么,包月服務給予觀眾的優惠票價,到底能帶來多少實際收入呢?讓我們來細細算一筆賬。

其次,電影映前廣告的效果與影廳的上座率息息相關,沒人愿意打廣告給一兩個人看。而且,對于萬達之類同時經營商業地產的公司,更多的人流對于整個購物中心都有直接好處,對影院在商業中心物業管理中取得更多便利也有很大的好處。
就國外的相應案例來看,前段時間已經被萬達收購的美國AMC院線曾為避免包月用戶提前訂票過多,而限制用戶手機訂票時,距離影院不得超過30米的距離。
就國內的實行準備來說,為應對各種“中國國情”的出現,電影院加盟還可在實際操作中,對不同價位的包月服務給出影片場次,及最高觀影次數的限定。
同時,由于“電影票包月”勢必將影響到電影制片方的利益,在分賬模式上,勢必不同于以往的單場售票影片,這就要求院線與制片方達成很好的溝通,制定新的游戲規則。
就現階段而言,“電影票包月”也許更像是一個影院為應對互聯網及家庭影院播放端沖擊,拓展另類“會員制度”的一個思考方向,還有待先行者的進一步挑戰與探索。